前言
本中心全名為「基督教華人教會教育研究中心」,顧名思義,本中心的關注及相關調查、研究,不但希望展現出今日華人教會在「聖經教導」及「教會教育」這兩個重要事工上的關注程度與施行情況,也在於突顯由此二主題衍生的教育事工於會眾生命成長上的重要性及前瞻性,以能達到本中心成立的宗旨與目標。
對基督徒生命而言,教會施行的教育扮演至為關鍵的角色,因為基督徒在教會接受的教育可以長達一生之久,是其他類型教育難以望其項背。
耶穌頒佈的大使命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十八章18-20節)
這段經文正是知名的「大使命」,是耶穌基督復活之後給予門徒的任務,為要延續耶穌在世上的工作,也強調了門徒的教導與耶穌有著一脈的相承。在這段經文當中,「去」、「施洗」、「教訓」這三個詞在希臘原文中為分詞,用以說明此段經文的主要動詞「使……作門徒」之途徑與方式。這樣看來,大使命的焦點目標便是:「使人歸入復活之主的名下,並且成為祂的門徒;成立一個新生命的群體成為教會;[1]而教會的教導,都要圍繞著耶穌基督的誡命」。
實然,耶穌在世的傳道生涯當中,進行最多的工作就屬教導,而最重要的託付就屬建立教會並賜予使命。終究,教會要有使人作門徒、施洗、教訓聽者明白神話語並且遵守,以及持守神的應許直到祂再來的能力。
教會應施行教育事工以延續耶穌的託付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以弗所書四章11-16節)
教會的存在是為要榮耀神,並在這個世界裡扮演使人與神和好的關鍵角色。與神和好是為拯救生命,神新造出一群能夠見證此福音之人,成為了教會。教會是神的工作,不單是個體、也是群體性的傑作,故教會所有信徒都應要認識神、合一、追求靈命成熟,並且受裝備抵擋撒旦魔鬼的各樣詭計。[2]教會理當作為教導神的話語—聖經—的主角。根據以弗所書第四章,派瑞&康主張教會教導的目標有以下五項;除了最後一項,前四項皆適用於基督徒個體或群體;這些目標同時也可以成為基督徒靈命追求的方向。[3]
- 出於順服,以至於順服。
- 以至於與基督相似。
- 以至於得救,得享完全救恩。
- 以至於信、望、愛。
- 以至於造就這個身體(教會)。
培育信徒的生命,建立基督的身體
本文用耶穌的大誡命及保羅的教會教育目標,以闡釋本中心的事工理念與核心價值。最後,筆者欲在「聖經教導,教會教育」這兩個焦點上,提出幾點看法。
首先,教會於聖經教導上應當堅持具有:持續性、系統性、機動性、實踐性。其次,擬定整體性的教會教育方針時應考量:全人全齡、全方位的、黃金三角。關於這些理念與實際地操作建議,筆者期待於後文繼續與各位分享。
基督教華人教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李怡樺牧師
[1] 吳羅瑜,《義僕與君王:馬太福音注視(卷下)》,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
[2] 派瑞&康,《教導所信,型塑信者:從聖經看教會教育事工》,台北:華神,2014。參見第一章內容。
[3] 同上。
0 comments on “培育信徒的生命、建立基督的身體(上)”